广州市PM 2.5三类污染源:燃煤电厂、工业炉窑和交通排放发布日期:2015/3/10 9:01:59 - 访问量:
“广州灰霾的主要成分有哪些?”昨天,广州市政协委员杨松才、刘素燕,暨南大学大气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研究所教授吴兑录制“政协委员话民生”节目,灰霾再度成为热点问题。吴兑表示,珠三角的空气质量其实在2004年就在全国率先出现拐点,“目前珠三角的空气质量在全国多个大城市群里可以说是最好的”。
平日称“雾霾”不够准确
吴兑多年从事灰霾问题研究,是广东省气象局首席专家。他首先纠正了一个常识性问题,“雾就是雾,霾就是霾,统称为雾霾,不够准确。”
吴兑说,“雾”和“霾”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。“雾是清新的,是水组成的,而霾才是有污染物的。”他解释说,过去十年间,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中出现的“雾”和“霾”共存的现象,真正能监测到的不过五次,其中,广州有一次出现在2006年。但平日里常见的“雾蒙蒙”的现象不能叫“雾霾”,而应该称作“霾”。
他还坦言,从广东空气监测30年的数据来看,在2004年,珠三角的整体空气质量就出现拐点。“我们在亚运开始前,就采取了非常多的环境治理措施,所以,可以说是全国率先出现拐点的城市,所以,目前来看,整个珠三角的空气质量在全国的大城市群里来说,都是最好的。可以说,珠三角的昨天,就是京津冀和长三角的今天,珠三角好的减排经验可以提供给大家。”
PM2 .5主要源于三类污染
那么广州的灰霾主要源头有哪些?吴兑说,广州PM 2.5的污染主要来源于三类污染,分别是燃煤电厂、工业炉窑和交通排放。“这三类污染的比例都在20%- 25%之间,总体占了70%的份额。”在交通排放中,吴兑还特别提到了飞机场的污染,“白云机场每天上千次的起降,一架空客A 380飞机起飞一次就消耗4吨油,小型飞机消耗1吨油,这比小汽车厉害多了。”为此,他表示,能源结构调整当然是很重要的环保手段。
“其实现在已经在这样做了。我们正在从G D P的高速增长,逐渐降为中高速增长。再花5- 10年时间,在我们的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程度后,可能就降到中速增长。这样,当我们每年增排的污染物被减排的量‘吃’掉的时候,我们才真正能达到这种环境的平衡。”
市政协委员刘素燕认为,当前气象监测采集点的分布还要更科学。她说,一些监测点分布在校园,校园植被多,又不邻街道,当然空气质量好。普通人到处走,生活感受不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