锻造加热炉锻造为什么进行加热 锻造温度范围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发布日期:2015/4/18 11:25:52 - 访问量:

    “锻造加热炉锻造为什么要进行加热?”不少网友感到疑惑,下面亿诺就来解释一下。锻造加热是为了增加金属的塑性;减低金属变形抗力;高温下金属组织易于流动而易于获得良好的锻后组织。


锻造加热炉


    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,随温度的上升其塑性会提高,变形抗力会下降,用较小的变形力就能使坯料稳定地改变形状而不出现破裂,所以用锻造加热炉锻造时要对工件加热。


    那么确定锻造温度范围的方法又是什么呢?先来看看确定锻造温度范围的基本原则。


    在锻造温度范围内,应保证金属具有良好的塑性和较低的变形抗力以利于锻造变形;能改善金属内部组织性能,获得优质锻件;范围宽度尽可能大些,以减少加热火次,提高生产效率。


    始锻温度的确定,主要是保证不产生过烧现象。因此碳钢的始锻温度应低于铁碳平衡图的固相线150~250℃。采用高速锤精锻时,由于高速变形会产生很大的热效应,使毛坯温度升高以致引起过烧,所以始锻温度应该比通常始锻温度约低100℃左右。


    终锻温度的确定,既要保证金属在终锻前具有足够的塑性,又要使锻件能够获得良好的组织性能,因此,一般来说终锻温度应稍高于其再结晶温度,既保证毛坯在终锻前仍有足够的塑性,又能使锻后再结晶完全,获得较好的细晶粒组织。


    就碳钢而言,终锻温度如果过高,会使锻件晶粒粗大,甚至产生魏氏体组织。终锻温度不能低于铁碳平衡图的A1线。否则塑性显著降低,变形抗力增大,加工硬化现象严重,容易产生锻造裂纹。


    对于亚共析钢,终锻温度应在A3线以上15~50℃,位于单相奥氏体区,塑性良好。但是对低碳钢(含碳量小于0.3%),终锻温度可以降到A3线以下,虽然处于(a+r)两相区,但是仍然具有较好的塑性,变形抗力也不太高。


    对于过共析钢,如果终锻温度在Acm线以上,会在锻后冷却过程中,沿着晶界析出网状渗碳体,使锻件的力学性能降低。若在Acm线与A1线之间锻造,就能够依靠塑性变形使析出的渗碳体破碎呈弥散状。因此,应该选择终锻温度在Acm线以下,A1线以上50~100℃。


    对于无相变的钢种,不能用热处理方法细化晶粒,只能依靠锻造来控制晶粒度,为了使锻件获得细小晶粒,这类钢的终锻温度一般偏低。


    各类钢的锻造温度范围可见,一般碳素钢的锻造温度范围比较宽,达到400~580℃;而合金钢、尤其是高合金钢则很窄,只有200~300℃。因此在锻造生产中,高合金钢锻造比较困难,对锻造工艺的要求甚为严格。